首页

艾踩女女

时间:2025-05-24 00:59:01 作者:第八届“侨连五洲·华裔杰青论坛”在蓉举办 侨界青年共话使命担当 浏览量:77538

  中新网8月21日电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,财政部21日公布2023年7月财政收支情况。1-7月累计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334亿元,同比增长11.5%。其中,税收收入117531亿元,同比增长14.5%;非税收入21803亿元,同比下降2.3%。分中央和地方看,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849亿元,同比增长11.2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5485亿元,同比增长11.8%。财政收入增长,除经济持续恢复、总体回升向好带动外,主要是去年4月份开始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、集中退税较多,拉低基数。

  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情况如下:

  1.国内增值税43578亿元,同比增长84.2%,主要是去年同期留抵退税较多,基数较低。

  2.国内消费税9480亿元,同比下降10.6%。

  3.企业所得税32453亿元,同比下降7.4%。

  4.个人所得税9027亿元,同比下降0.6%。

  5.进口货物增值税、消费税10775亿元,同比下降8.9%。关税1462亿元,同比下降13.2%。

  6.出口退税11193亿元,同比下降8.6%。

  7.城市维护建设税3222亿元,同比增长4.4%。

  8.车辆购置税1549亿元,同比下降0.3%。

  9.印花税2679亿元,同比下降8.3%。其中,证券交易印花税1280亿元,同比下降30.7%。

  10.资源税1920亿元,同比下降13.6%。

  11.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,契税3555亿元,同比增长4.2%;房产税2394亿元,同比增长6.5%;土地增值税3651亿元,同比下降16.4%;耕地占用税720亿元,同比下降20.3%;城镇土地使用税1405亿元,同比下降4%。

  12.环境保护税146亿元,同比下降2.9%。

  13.车船税、船舶吨税、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708亿元,同比增长2.1%。

  1-7月累计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1623亿元,同比增长3.3%。分中央和地方看,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9617亿元,同比增长6.2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2006亿元,同比增长2.9%。

  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:

  1.教育支出22862亿元,同比增长4.7%。

  2.科学技术支出4976亿元,同比增长0.1%。

  3.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891亿元,同比下降1.3%。

  4.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414亿元,同比增长7.3%。

  5.卫生健康支出13408亿元,同比增长5.8%。

  6.节能环保支出2781亿元,同比增长0.1%。

  7.城乡社区支出10816亿元,同比下降3.5%。

  8.农林水支出12302亿元,同比增长2.6%。

  9.交通运输支出6527亿元,同比下降6.8%。

  10.债务付息支出6723亿元,同比增长4.5%。 【编辑:叶攀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证监会: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 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

“今年中国政府制定了5%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,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潜力。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总量和超大规模市场,经济增长潜力仍然巨大。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很有信心,巨浪集团将会继续加强在华业务。”瑞斯特表示。

苍鹭“坐”警车前往救助 惊出呆萌“表情包”

西班牙留学生何琳表示,一开始支付的操作界面只有中文和英文的,这两天她发现已经有16种语言了,包括西班牙语,她用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。

国资管理“晒账本”:中国去年国企资产总额371.9万亿元

张军表示,代表中国出使联合国,对他而言是莫大的荣誉和沉甸甸的责任,也是一段十分难忘、十分光荣的经历。当前,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,中国则处于大发展的时期,正阔步走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大路上。在联合国工作的几年里,他日益感受到,世界正在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。中国值得世界信赖,是可以依靠的和平力量、发展力量、进步力量。他对中国的发展强大和在国际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感到骄傲和自豪。

经过调研,江海河作为重点课题组长于2021年提交《关于促进我省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对策建议》。建议提出:设立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专项,创新“借转补”“投转股”投资方式,解决“第一公里”问题;改革国企创新投资和无形资产的国资分类管理,下放科技成果作价形成的“国有资产”股权处置权,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。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,在安徽先行先试。

【光明论坛】将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课

研究发现,10年来,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重要进展,北京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,不予受理业务2.5万件;有序退出4000余家一般制造业企业、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;核心区人口、建筑、商业、旅游“四个密度”稳步下降。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拓展,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初步建成,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及相邻城市间1.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。北京形成航空双枢纽格局,京津冀“双核、两翼、多节点”机场群布局完成;天津港初步建成国际一流枢纽港口,津冀港口群货物年吞吐量已超18亿吨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